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3-04-26 点击次数: 次
内容简介:五脑山国家油茶良种基地参与项目科技成果
1、油茶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
获奖情况:1992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内容:
本项目自1983年起始,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采取加强垦复、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加之合理施入氮、磷、钾肥料,改变了油茶树的营养结构,特别是通过采取改造现有油茶树形,控制油茶树的竞争枝,回缩修剪衰弱枝,利用徒长枝等新的油茶修剪方法,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修剪下脚枝的修剪形式,改良了树体结构,改善了通风避光条件,控制了树冠、复壮了树势,扩大了结果面积,调节了生长和结果的平衡,缩小了油茶产量之间大小年差距,方便了油茶树林的管理,降低了80%的生产成本。
5000亩油茶低产林通过改造后,平均亩产油由1984年的4.7公斤上升到18.3公斤,增长2.5倍,5年工增产油脂156250公斤,增产茶饼868.750公斤,共计增加收入93.75万元,出去投资平均每年每亩新增加收入29.10元,投入产出比为1:4.46,超过了国家对农业投入产出1:3的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已在麻城市广泛推广。
2、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
获奖情况:1997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内容:
本项目自1989年起,通过对现有油茶的观察、产量及经济指标测试,从中选育出含油量高、产量高的油茶新品种,以提高油茶产量,改变现有油茶林低产的局面。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在麻城市五脑山林场,对12.6亩1011株油茶树进行长期观察和测试,经过预选、初选、决选,到1995年止,从中选育了3个高油份高产量油茶新品种,即五油151、五油102、五油465、其亩产油分别达到61.20kg、48.50 kg、36.90 kg,干仁含油率分别为56.56%、51.71%、56.30%,其产量高出一般品种的4~5倍,含油率高出30%以上。现已在我省麻城、红安、京山、蕲春、浠水等县市及浙江、福建等省推广应用,面积达2.5万亩、选用新品种营造的油茶林,三年即可开花结果,五年亩产茶油可达15.6 kg,比一般油茶林提前3~5年结果和丰产。
3、油茶丰产稳产技术的研究
获奖情况:198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内容:
从1975年起,对麻城市五脑山林场的一块12.6亩油茶林进行了丰产试验,使油茶产量逐年提高,1976-1978年平均每亩产茶油分别达到16.8、21.8、29.25公斤,比1975年增产24.5%,是我省当时油茶高产林之一,其丰产措施是:
①砍灌去杂,调整林分密度。调整后,每亩株数保持92株,每亩冠幅面积454.48平方米,冠层总体积847.3立方米,能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
②深挖垦复,改良土壤。经测定:在土壤20-40厘米处根系分布层,垦复比未垦复根系多5.75%;7-9月油茶叶片的含水率,垦复比未垦复高2.7-9.7%;油茶春梢数,梢长和枝粗,垦复比未垦复的分别大86.7%,312.7%和33.3%;产量垦复比未垦复的大1.86倍。
③适当施肥,提高土壤肥力。经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垦复施肥比未垦复施肥的分别增加14.1%、60.7.%、11.1%,有机质含量增加15%;垦复施肥比未恳复施肥产量增加2.2倍。
④保护授粉媒介,提高油茶座果率。经调查:离大分舌蜂巢30米、100米、1000米的油茶林其座果率分别为60.2%、47.3%、32.2%,因此保护和扩引大分舌峰,扩大其活动范围,对油茶增产可起到良好作用。
4、嫩枝硬枝嫁接一苗多繁殖技术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1994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内容:
本项技术主要是利用林木大粒种子,采用提早催芽,培育出嫩苗做砧木,采集优良母树上头年生长的一年生枝条做接穗,应用嫩苗枝嫁接技术,当年即培育出合格苗木,同时,利用嫩苗嫁接时切下的上部嫩梢,进行扦插,培育出扦插苗;利用嫩苗下部的过长胚根,切下进行根接,培育出根接苗。做到播下一粒种子,培育出2~3株苗木。与常规育苗比较,提高种子利用率2~3倍,苗木出圃时提早1~2倍,节约育苗时间,节省土地,生产成本下降2~3倍。其方法简便,操作容易,群众易于掌握,一个熟练工每天可嫁接1000株左右,而且此方法育苗,便于工厂化生产。
此项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被列入林业部1993年全国100项林业重点推广项目,现已在红安、麻城、罗田、蕲春、谷城等地林业快速育苗中广泛采用,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5、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推广应用
获奖情况:2001年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验收
主要内容:
本项目属成果应用与推广转化。通过研究从现有油茶林中选育出了三个高产量高油份油茶新品种鄂油151、鄂油102、鄂油465(原定名五油151、五油102、五油465),其亩产油分别达到61.2kg、48.57kg、36.92kg,其含油率分别达到56.56%、51.71%、56.3%。产量和含油率分别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指标。在选育过程中,我们采用边选、边育、边推广的技术路线,到1996年止已在麻城、红安、浠水等地推广2.5万亩。由于成效显著,"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研究"199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1999年分别列为国家林业局、湖北省林业局的重点指导性推广计划。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我们采用边示范、边培训、边推广、边辐射的组织路线,积极组织成立了由种苗管理和科技推广等部门组成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推广协作小组,多部门参与,严格把关,建立了省内外较完整的技术推广协作网络,并且始终将科技培训作为推广工作的重点,不断壮大推广人员队伍。通过采取省内抓重点、做示范,带动辐射,稳定扩大推广规模。
到1999春为止已在麻城、红安、蕲春、黄陂、浙江、福建、湖南、江苏等地推广10余万亩,建立优良品种采穗圃2245亩,繁殖优良苗木1250万株。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57.14%,并总结出管理部门参与,技术部门把关,各地方单位积极协作,以及新品种、新技术配套推广等成功的推广应用模式与经验以及一整套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为今后成果推广规模化,大面积丰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6. "油茶新品种选育与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荣获湖北省201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内容:
①项目组历经22年深入研究,首次选育出高产、优质、高抗的鄂油151、鄂油465等10个油茶优良新品种,盛产期亩产茶油在40公斤以上,对其丰产性、抗性、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②采用轻基质容器和芽苗砧嫁接相结合的育苗方法,对不同基质配方、不同类型穗条嫁接、接穗叶片留存比例、施肥管理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油茶良种规模化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均达90%以上。
③对湖北省油茶主产区进行了土壤养分特征及土地肥力调查,分析出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研制出湖北省主产区油茶营养平衡施肥配方和配套施肥技术。
④通过对鄂油品种与长林品种的授粉亲和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混配造林组合,为良种造林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开展了油茶整形修剪、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研究,建立了油茶丰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
⑤采用高接换冠、土壤垦复、合理修剪、配方施肥、综合改造等方法建立了低产林改造技术集成体系。
⑥制订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已作为湖北省地方标准向全省油茶产区辐射推广。
项目实施以来,已建立鄂油油茶良种示范林626hm2,盛果期茶油产量达600kg/hm2以上,辐射推广13900 hm2,累计增加收入2亿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油茶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
获奖情况:1992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内容:
本项目自1983年起始,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采取加强垦复、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加之合理施入氮、磷、钾肥料,改变了油茶树的营养结构,特别是通过采取改造现有油茶树形,控制油茶树的竞争枝,回缩修剪衰弱枝,利用徒长枝等新的油茶修剪方法,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修剪下脚枝的修剪形式,改良了树体结构,改善了通风避光条件,控制了树冠、复壮了树势,扩大了结果面积,调节了生长和结果的平衡,缩小了油茶产量之间大小年差距,方便了油茶树林的管理,降低了80%的生产成本。
5000亩油茶低产林通过改造后,平均亩产油由1984年的4.7公斤上升到18.3公斤,增长2.5倍,5年工增产油脂156250公斤,增产茶饼868.750公斤,共计增加收入93.75万元,出去投资平均每年每亩新增加收入29.10元,投入产出比为1:4.46,超过了国家对农业投入产出1:3的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已在麻城市广泛推广。
2、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
获奖情况:1997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内容:
本项目自1989年起,通过对现有油茶的观察、产量及经济指标测试,从中选育出含油量高、产量高的油茶新品种,以提高油茶产量,改变现有油茶林低产的局面。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在麻城市五脑山林场,对12.6亩1011株油茶树进行长期观察和测试,经过预选、初选、决选,到1995年止,从中选育了3个高油份高产量油茶新品种,即五油151、五油102、五油465、其亩产油分别达到61.20kg、48.50 kg、36.90 kg,干仁含油率分别为56.56%、51.71%、56.30%,其产量高出一般品种的4~5倍,含油率高出30%以上。现已在我省麻城、红安、京山、蕲春、浠水等县市及浙江、福建等省推广应用,面积达2.5万亩、选用新品种营造的油茶林,三年即可开花结果,五年亩产茶油可达15.6 kg,比一般油茶林提前3~5年结果和丰产。
3、油茶丰产稳产技术的研究
获奖情况:198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要内容:
从1975年起,对麻城市五脑山林场的一块12.6亩油茶林进行了丰产试验,使油茶产量逐年提高,1976-1978年平均每亩产茶油分别达到16.8、21.8、29.25公斤,比1975年增产24.5%,是我省当时油茶高产林之一,其丰产措施是:
①砍灌去杂,调整林分密度。调整后,每亩株数保持92株,每亩冠幅面积454.48平方米,冠层总体积847.3立方米,能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
②深挖垦复,改良土壤。经测定:在土壤20-40厘米处根系分布层,垦复比未垦复根系多5.75%;7-9月油茶叶片的含水率,垦复比未垦复高2.7-9.7%;油茶春梢数,梢长和枝粗,垦复比未垦复的分别大86.7%,312.7%和33.3%;产量垦复比未垦复的大1.86倍。
③适当施肥,提高土壤肥力。经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垦复施肥比未垦复施肥的分别增加14.1%、60.7.%、11.1%,有机质含量增加15%;垦复施肥比未恳复施肥产量增加2.2倍。
④保护授粉媒介,提高油茶座果率。经调查:离大分舌蜂巢30米、100米、1000米的油茶林其座果率分别为60.2%、47.3%、32.2%,因此保护和扩引大分舌峰,扩大其活动范围,对油茶增产可起到良好作用。
4、嫩枝硬枝嫁接一苗多繁殖技术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1994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内容:
本项技术主要是利用林木大粒种子,采用提早催芽,培育出嫩苗做砧木,采集优良母树上头年生长的一年生枝条做接穗,应用嫩苗枝嫁接技术,当年即培育出合格苗木,同时,利用嫩苗嫁接时切下的上部嫩梢,进行扦插,培育出扦插苗;利用嫩苗下部的过长胚根,切下进行根接,培育出根接苗。做到播下一粒种子,培育出2~3株苗木。与常规育苗比较,提高种子利用率2~3倍,苗木出圃时提早1~2倍,节约育苗时间,节省土地,生产成本下降2~3倍。其方法简便,操作容易,群众易于掌握,一个熟练工每天可嫁接1000株左右,而且此方法育苗,便于工厂化生产。
此项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被列入林业部1993年全国100项林业重点推广项目,现已在红安、麻城、罗田、蕲春、谷城等地林业快速育苗中广泛采用,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5、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推广应用
获奖情况:2001年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验收
主要内容:
本项目属成果应用与推广转化。通过研究从现有油茶林中选育出了三个高产量高油份油茶新品种鄂油151、鄂油102、鄂油465(原定名五油151、五油102、五油465),其亩产油分别达到61.2kg、48.57kg、36.92kg,其含油率分别达到56.56%、51.71%、56.3%。产量和含油率分别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指标。在选育过程中,我们采用边选、边育、边推广的技术路线,到1996年止已在麻城、红安、浠水等地推广2.5万亩。由于成效显著,"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研究"199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1999年分别列为国家林业局、湖北省林业局的重点指导性推广计划。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我们采用边示范、边培训、边推广、边辐射的组织路线,积极组织成立了由种苗管理和科技推广等部门组成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推广协作小组,多部门参与,严格把关,建立了省内外较完整的技术推广协作网络,并且始终将科技培训作为推广工作的重点,不断壮大推广人员队伍。通过采取省内抓重点、做示范,带动辐射,稳定扩大推广规模。
到1999春为止已在麻城、红安、蕲春、黄陂、浙江、福建、湖南、江苏等地推广10余万亩,建立优良品种采穗圃2245亩,繁殖优良苗木1250万株。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57.14%,并总结出管理部门参与,技术部门把关,各地方单位积极协作,以及新品种、新技术配套推广等成功的推广应用模式与经验以及一整套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为今后成果推广规模化,大面积丰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6. “油茶新品种选育与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获奖情况:荣获湖北省201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内容:
①项目组历经22年深入研究,首次选育出高产、优质、高抗的鄂油151、鄂油465等10个油茶优良新品种,盛产期亩产茶油在40公斤以上,对其丰产性、抗性、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②采用轻基质容器和芽苗砧嫁接相结合的育苗方法,对不同基质配方、不同类型穗条嫁接、接穗叶片留存比例、施肥管理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油茶良种规模化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均达90%以上。
③对湖北省油茶主产区进行了土壤养分特征及土地肥力调查,分析出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研制出湖北省主产区油茶营养平衡施肥配方和配套施肥技术。
④通过对鄂油品种与长林品种的授粉亲和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混配造林组合,为良种造林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开展了油茶整形修剪、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研究,建立了油茶丰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
⑤采用高接换冠、土壤垦复、合理修剪、配方施肥、综合改造等方法建立了低产林改造技术集成体系。
⑥制订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已作为湖北省地方标准向全省油茶产区辐射推广。
项目实施以来,已建立鄂油油茶良种示范林626hm2,盛果期茶油产量达600kg/hm2以上,辐射推广13900 hm2,累计增加收入2亿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